盐田港在近十年的发展过程中,培育和建立了一批具有一定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的仓储物流企业,这些企业重点开展了码头后方集装箱堆存、保税仓和监管仓出租、仓库内拆拼箱经营、集装箱码头内拖服务、公路运输等延伸业务,为客户提供港区物流服务。
物流通关全程信息化
改革后,海关应用H2000通关系统,借助电子大通关平台,建立风险管理——接单审核——查验调度——码头调柜——报关员到位——查验反馈——解控放行处理自动跟踪调度系统,实现电子报检、电子报关、电子审单、电子自动核放,以及海关作业与码头、报关行信息传递电子操作;建立语音视像系统,实现海关通关业务处理全程信息化。
全面推行提前24小时预申报制度。在舱单和报关单数据提前申报的基础上,海关提前集中审单、提前进行数据监控和风险分析,货到后接单审核放行;对资信好、管理规范的企业,在其向海关作出守法承诺的前提下,可提前接单审核、征收税费,货物落地放行。
电子手段集中查验
推行新的集中查验模式。改革后,海关改变原来分散查验的作业模式,在港区卡口附近分别建立封闭式的进口、出口集中查验场,同时,对查验作业现场实时监控。进口货物抵港、出口货物进入海关监管区后,凡是经海关风险布控需要查验的,分流进入红区待查验;没有布控的进入绿区,经海关放行货物,可直接运出港区或装船。
闸口全面实行自动核放。车辆通过卡口时,自动核放系统自动采集相关数据,与海关计算机系统数据进行对碰,符合放行条件的,闸门开启,予以放行;不符合放行条件的,系统自动报警,闸门不予开启。
整体通关周期缩短一半
配合此次改革,监管盐田港区的大鹏海关下午工作时间将延长至晚上8点,并与企业紧急业务预约通关相结合,实现盐田港区的24小时通关。
改革后,海关查验作业环节从原有的19个精简到10个,平均处理时间由原有的3-6个工作小时缩减到0.4-2.5个工作小时。加上码头调柜、搬运等非海关作业因素,实际查验时间从0.5-1.5天加快到2小时-0.5天。对于绝大部分守法进出口的货物,可实现“进港前申报,到港后放行”,整体通关周期缩减一半。